2025东莞杯|“产品组锚定今天,概念组定义未来”
DiD-2025.10.28

“产品组着眼于商业落地,是设计的‘今天’;概念组则代表着可见的未来,是创新理念的先行试验。”10月27日,2025年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复赛评审阶段正式启动,在会上,这一观点成为评委们的共识。
经初赛遴选,共有300余件作品进入复赛。本轮评审最终选出产品组作品46件、概念组作品37件,总计83件作品晋级,呈现出“双轨驱动”的创新格局。
产品设计·当下之锚
在产品组评审中,评委们普遍关注作品的商业价值与实用导向,强调设计不仅要有市场潜力,更需精准回应用户的真实需求。
一评委指出,产品组重点关注作品是否精准回应特定人群需求、是否具备明确的使用价值及市场成功潜力。多位评委强调:“一个成功的产品组作品,必须既‘有用’,也‘能卖得好’。”有评委观察到,本届产品组作品在极简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体现出企业开始面向未来趋势布局。“功能创新与文化元素的结合,更有利于在目标市场中进行推广。”
据介绍,今年参赛作品在多样性与前瞻性上均有提升,AI辅助设计等新方法在产品开发中亦见应用。一评委认为,许多作品已完成从0到1的突破,满足了基本功能与市场需求。
在此基础上,评委进一步指出,提升设计感是产品持续进化的关键。“我们主张‘先有再优’,即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,追求更高的美学价值,实现从‘有里子’到‘也有面子’的跨越。这样的产品才能经得起迭代,具备长久的生命力。”
概念设计·未来之翼
相比之下,概念组更注重思维的突破与未来的想象。不少评委纷纷表示,期待看到“天马行空”、能“推动社会进步”的创意。“概念组不应是现有产品的微调,而应聚焦于未来,甚至包含一定假设性的宏大构想。”有评委强调,“过于实用,就失去了概念组的意味。”
从系统视角来看,评委分析认为:“产品组的‘保守’与‘稳健’,为概念组的‘大胆’与‘前瞻’创造了条件。”概念组通过前瞻探索反哺产业,持续驱动着技术升级与产业变革。
本届大赛在潮流IP与原创内容方面表现同样突出。有评委观察到,许多设计师从东莞本地文化、美食、制造底蕴及人文角度汲取灵感,融入潮流IP创作,“这些作品如同城市名片,不断绽放光芒。”
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,该评委对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刻见解:“当代设计师不仅需要基本的美感与技术,还必须具备市场思维与商业意识,懂得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可量产的实体。”他强调,设计师需融合品牌战略与文化推广能力,“一个小小IP能否承载深厚的文化背书,这正是年轻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。”
产品组与概念组共同构建了大赛双轨驱动的创新格局,不仅在当下回应了“AI驱动,工业设计的东莞探索”的年度主题,更从实践与前瞻两个维度,为“东莞制造”向“东莞创造”的转型注入了持续动力。
新闻:东莞日报